欢迎访问乐酷家

不只成都车展“凉了”,整个中国车展都在衰败

汽车出行 2024-08-310创始人

和成都四十度高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的成都车展“凉了”。

价格战打到现在,大多数企业没钱了,索性就不参加车展,就算是参展的车企,现在看也就是走过场;媒体少了,车企邀约只有展台,媒体需要自备干粮前往展会,但是考虑到成本,现在听到最多的就是。

“还去成都车展吗?”

“不去了,你去吗?”

“巧了,也不去。”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算是进入一个过剩的时代,品牌、产品、媒体甚至是展会,但是市场的需求却逐渐下降,成都车展热度的降低只是一个开始,背后则是整个中国车展都在进入衰落时代。

#流量时代,车展u不看车#

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就明显感受到车展变味了。车展大秀不秀车,流量CEO坐车顶,走到哪都人群簇拥,展车沦为背景板,这就是现在国内车展的现状,但这也是一种中国式车展的悲哀。

还记得几年前刚作为媒体参加车展的时候,当时在车展结束的时候也会有印象深刻的东西,比如谁谁家发布的重磅新车,或是精心策划的发布环节,以及让人目光难以移开的展台布景等等。

但是现在,还记得什么?可能是雷军来了,是周鸿祎来了,是他们走过的地方人满为患。但是发了什么车?谁家策划了活动?这种记忆在脑海里貌似已经被流量冲刷的干干净净。

之前车企盼着在车展上有流量,但是现在流量大了,车企却更加望而却步,因为流量最终没落到自己的品牌和车上,而是在那几个个人IP以及这几个人背后所代表的品牌上面,剩下的车企成了强弩微笑的背景板和破天流量的衬托。

#扎堆传播还有什么意义?不如踏实卖车#

车展此前具备两个属性,一个是媒体传播的平台,另一个就是集中卖车的展台。

但互联网传播的形式渗透到媒体当中之后,此前媒体所采用的传统传播形式就发生了改变,或者换句话说,主要是线下媒体传播逐渐转移到了线上,并且不再受时间、地点所影响。

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媒体传播变得快捷高效,那么这个时候,车展这样一个媒体传播的平台就被弱化了,甚至是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尤其是办车展需要场地、搭建、采访、媒体机酒等大量开支,碰上这么一个信息扎堆发布的节点可能还换不来想要的效果。

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费劲巴拉整的车辆传播信息,比不过网红随便走走的流量,那还整什么车展?为什么不把自己单独拎出来去找一个安静的时间点错峰发布?显然自己独立的发布信息更能在成本上进行把控,也能避开其他厂商的烦扰,进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那么这个时候看回成都车展,吉利、长安都已经宣布在此次车展上不举行品牌活动,只是参加展会卖车。

要知道之前车企在车展办个活动,算上自家品牌邀请的媒体,机票、酒店、发布会等等算下来可能要上千万的支出,如果后续想持续宣传自家的产品,还需要经费去投放,这笔帐算下来,得卖多少车才能赚回来?

而且说实话成都车展的时间点卡在北上与广州车展中间,前有发布品牌规划,后有年终车型的集中展示,成都车展本来就是一个立在尴尬时间点上的车展,所以每年成都车展最后的总结都是以成交量作为亮点去展示。

那么在这这种情况下,车展向另一个属性去转变其实是一个好的现象,一个更加集中卖车的展台,这其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车展更有区域特性,针对不同的地域产生更好的效果,去本着核心目的去展开,而不是围绕流量做文章。

#车企变现实,硬参加车展不如不参加#

有时候我们会想,车展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就像前面所说的,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已经比之前快了不知多少个量级,这种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去集中信息发布的平台是不是就可以战略性放弃。

可能对于传统的车企来说,这种做法在其眼里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负面”,但是在互联网思维这样一个野蛮人打乱了传统市场后,倒不如将其理解为一种更高效的做法,你看,自由的发布节点、独属于自己的热点与话题,之前甚至说要把自己的产品拖到车展再去释放,但是效果好吗?现在按照自己的节奏,抛开车展这样一个“累赘”难道不是更有效的传播?

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本就信息过剩的时代,扎堆发布信息更显得自己不怎么聪明,所以这个时候,现实一点的车企就会把车展一些附属的属性剥离掉,我就是单纯的去卖车,没有发布会并不意味着我的品牌不行了,相反这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卖车赚钱有什么可丢脸的?

把钱花在刀刃上,这不比一些无谓的内卷要好很多?过去车展相当于一个大的舞台,车企就像是争相上台表演的演员,将自身在舞台上有了一次精彩的表演视为荣耀,但现在这个舞台所提供的价值逐渐下降,那就不如抛开其他目的性,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就完了。

#成都车展的“冷”,只是一个开始#

成都车展遇冷并不会让人意外,甚至说是预料之中,这样的苗头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就已经显现出来,流量的争夺只是车展失宠的一个诱因,背后无序的内卷则是根源,不比产品、不拼技术,不重视品牌规划,后面要冷的可能不只是成都车展,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可能随之降温。

但是中国车展的衰败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中国的品牌如今正在进行国际化路线,国内还是需要一个能够吸引海内外品牌集中进行技术交流、产品探讨、能够沉下心来发展汽车核心技术与内在的平台。

但现在的情况就是,都在努力做表面功夫,先说的漂亮、做的精彩,但是造车不应该只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这就像是一道菜的出品,摆盘做造型固然很重要,但轻视了食材本质及味道是不是就显得本末倒置了?【iDailycar】



(来源:车讯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整理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展示,不拥有所有权,不代表本站观点立场,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图片等内容有涉及版权/违法违规或其他不适合的内容, 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99 乐酷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苏B2-20221286

苏ICP备2022030477号-14 |——:合作/投稿联系微信:nvshen2168

|—— TXT地图 | 网站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