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殊定制到智能本土化,跟保时捷中国总裁聊一聊
在这次成都国际车展上,保时捷带来了一款可以说是“最美展车”的特别定制版车型,为何这么说,是因为这是一款与大艺术家联合定制的、独一无二的车型——保时捷Taycan Turbo S X 丁乙“十示”定制车。借着提前密赏这款艺术之车的机会,我们有机会与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柯时迈(Mr. Michael Kirsch)先生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齐宇时间:我们都能看到,丁乙老师的作品相对比较抽象,蕴含着哲学意境,对于鉴赏者也有一定的门槛。他把自己的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平视、俯视到仰视,并通过这种表达方式去呈现自己的作品。这是通过他的个人解读才能理解的,但保时捷是如何把这种理念和哲学概念呈现在这台车上的?毕竟汽车是工业产品,如何去展现一个平面的艺术作品?保时捷和丁乙老师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想表达给用户、市场或消费者一个怎样的概念?
柯时迈:丁乙老师的画作是二维的,而我们的车是三维的。就一台车而言,你不仅可以看到它、也可以通过听和闻的方式来感受它。丁乙老师对于作品有自己的阐释,对我来说,艺术是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容,而更重要的是观赏者能够体会到怎样的感受。因此,在我看来,艺术是不需要解释的,因为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
保时捷和丁乙达成合作,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共通点。一件艺术作品通常都是以愿景或梦想,以及艺术家想要表达的内容为起点和灵感。丁乙老师用一种非常创新的方法,用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十示”,在2.4x2.4米的区域内进行创作。保时捷也有着类似的创造思路。其实汽车很简单,四个轮子,坐四个人,但每台车坐上去的感受和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尽管绘画和造车的过程并不相通,但最开始是一样的,都是因梦而起,以创新为目标,这是促使保时捷和丁乙走到一起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将创新的车和艺术作品这两者融合到一起,而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知道要如何实现。像我们德国的工程师,此前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要怎样把丁老师的“十示”符号放到车的外观、内饰上,丁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将二维的作品呈现在三维的车上。在这个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丁老师感受到这是一台专属于他的车,而不是为了陈列在博物馆而做,也不是想要博取公众的眼球而做,我们是为了满足丁乙老师拥有专属跑车的愿望而做,这就是Sonderwunsch(特殊定制)项目的意义。它证明了只有保时捷可以为最顶级的忠诚客户做到如此高规格的个性化定制,并且我们能够按照你的想法来实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是我们想要向市场展现的关键,而丁乙老师的专属跑车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齐宇时间:现在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新势力品牌纷纷加入,芯片、软件的更新迭代迅速,以及电气化、智能化转型都带来极大挑战。欧洲市场消费者可能认为,中国的智能化汽车“智能过剩”。但保时捷作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如何衡量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在产品开发上会有什么策略?
柯时迈:当前芯片短缺对整个汽车行业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加之要向电动出行转型,这其实是巨大的变革。就像人们的出行方式从马车转为蒸汽机,现在从内燃机到电动车也是同样巨大的改变。这不仅关乎革新,更多是范式的改变,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我们的造车方式也不同以往。之前,一辆车生产出来适用所有市场,进行一些特定的技术性调整后就可以在全球热销。但现在,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甚至其他市场的数字化生态和环境都相差甚大,欧美市场用Facebook、Instagram和Google,国内用哔哩哔哩、微信和支付宝。所以我们现在会更多考虑特定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偏好,这是一大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投入。比如,进一步扩展保时捷工程的业务足迹,在北京增设新办公室。保时捷中国数字科技则一直研究针对中国市场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如保时捷微信小程序、保时捷APP等。另外,保时捷创投也在市场上积极寻找具有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战略投资甚至是项目合作。我们从不同方面洞察本土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以此保证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应当地市场的跑车产品。
就像即将在车展上亮相的新款Cayenne一样,我们在车载系统里首次增加了哔哩哔哩流媒体订阅服务和嵌入地图导航等。听起来是很容易、很小的事情,但在技术上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品牌的汽车到欧洲市场也会步履维艰。为特定的市场打造出适合的产品,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新挑战。
当然,保时捷会一直忠诚于品牌的核心,因为我们的车都由德国工程师所设计制造,所以保时捷的精髓和核心不会变,只是在后续的软件方面,会更加侧重迎合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保时捷在中国的研发矩阵也一直不断扩展,着重提升本土的研发创新实力,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客户及其需求的理解。相信未来保时捷会带来更多符合中国消费者期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